僕人心語 歐慧萍傳道 (2025年3月)
- CBC
- Mar 27
- 2 min read

病使我想起什麼?
近這半年,沒有什麼病痛,感恩!可以行得走得!但這兩天,終於病倒了,休息了兩天。在病榻上,想著如有少少力氣,不如完成手頭上侍奉的預備。可是,神並不許,因身體還有疼痛,那就好好休息吧!
休息期間,觸發我想到兩件事:
獨居的長者,患病誰可照顧?
自從樂基舖出現,除了在那𥚃接觸的長者外,很多時都會在醫院、護老院、甚或是生命終點站—殯儀館,所以對這些地方都非常熟悉。獨居彷彿是長者們的專利,我接觸的長者很少與兒孫同住。
獨居長者患病時,如有家人及兒女在港照料,對他們來說已很大安慰,可是大多數並不然。
接觸過一些突然患急病的長者,千鈞一髮的一刻他們按上平安鐘,然後立時找的就是我們,因為他們的家人多在遠洋。我心情很矛盾,一方面我們已成為獨居長者的好鄰舍,這是一件相當美的事。另一方面當我代入獨居長者的情況,正陷於身心痛楚時,可以找誰成為實際的倚靠呢?摯愛的家人離他們多麼遠!
以老護老可以嗎?
以老護老,想起來也挺好!但實際上,真的可行嗎?最近也經驗到這種難處。我倆是雙老,尚算年壯,可是另一老需要我全天候照顧我卻病倒時,怎可照顧他呢?這情況也可套用於今天以老護老的老友們。認識的老友記,他們另一半有的是傷殘、有的是行動不便或要坐輪椅、更有的是長期病患。那種長期病患非輕症,而是隨時可以離世那種,如果經濟能力許可,便僱用外傭照顧起居飲食,那就相當放心,但如果沒有這能力……
他們仍樂於堅毅地生活下去,但很有質素地生活嗎?,那就談不上了。不過,可以去附近酒樓飲茶、與老友記相聚,這些對他們來說,已相當滿足了!
我非常認同周健文先生的話,他經常掛咀邊的是:「想他們開開心心,晚年不應活得那麼苦!」相信我們可以做的是「耶穌使五千人吃飽」的心志,五千人並不是一個數目,難道我們要照顧五千人嗎?非也,而是背後的心志。
「耶穌出來,見有一大群人,就憐憫他們,治好了他們的病人。」(太14:14)
Comments